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公告 动态 正文
张培丽:面对疫情影响,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日期:2020-04-19
 

文/张培丽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人们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和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这对于原本就处于巨大生存压力下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多份调研报告指出,多达30%的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将下降超过50%。如何挺过这个“寒冬”,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需求侧的严峻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其高传染性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行为习惯,直接和间接地改变了市场需求。

一是大量消费性需求下降。疫情要求大家减少外出和集聚,减少人员交叉和流动,尽可能居家生活和办公,这直接导致部分行业尤其是服务类行业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以餐饮业、旅游业等表现最为直接和明显。这些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如餐饮行业中80%是中小企业。据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相比2019年春节,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

二是国际需求大幅下降。3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其他国家爆发和蔓延,截至目前,中国以外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且仍在快速上升,各国也纷纷采取限制外出等封闭和隔离措施,这必然影响到国际市场需求。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71万亿元,下降7.3%,占出口总值的51.4%。一季度外贸出口基本上是在履行之前的订单,而随着境外疫情不断发展,第二季度的外贸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外贸型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

4月16日,武汉汉正街步行街一家商铺的店员在整理商品。武汉汉正街商业市场复工率已达68%。xinhua

三是居民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疫情冲击也使居民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引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从前段时间消费者对海底捞和西贝菜品涨价的激烈反应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花钱变得更为谨慎,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消费升级的同时还不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这对企业提出了提供质优价廉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疫情之后该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本来就面临着企业产品结构无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供需错配,现在又在产品升级的基础上要求企业控制成本,更加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供给侧带来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小企业的供给侧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停工停产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力之重。企业在停工停产时,无法获取收益,但工资、租金、利息、税费等大量成本却不会因为停工停产而减少,这就只能依靠账上现金余额维持生存。清华、北大的联合调研显示,34%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1个月,33.1%的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67.1%的企业难以支撑过2个月,85.01%的企业无法支撑过3个月,中小企业生存形势相当严峻。

二是原材料价格明显上升。虽然从全球市场来看,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但是由于疫情导致成本上升,使大量产品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4.9%,远远高于2019年同比1.8%的上涨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明显升高,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也明显上升,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月24日至27日对中部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江地区的调查显示,面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企业占比10.69%,小幅上涨的占55.2%,合计达到约66%;约28%的企业原材料价格保持稳定,也有6%左右的企业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

>;">

4月17日,在江苏靖江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焊接夹具试拼区进行调试作业。xinhua

三是防疫成本大幅提升。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需满足有关条件,包括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防控等,这必然需要企业在防疫物资和防疫人员配备上进行必要的支出。

四是产业链循环受阻且不稳定。春节因素和疫情因素叠加,大量中小企业停工停产,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以及人流、物流等方面尚未完全打通,导致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复产难度大。根据工信部有关数据,截至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全部恢复开工,平均开工率为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然而截至4月15日,我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仅有84%,远低于大企业。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调研显示,企业面临库存不足和难以寻找替代供应商问题,一旦企业供应发生中断,有32.6%的企业将面临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的风险,说明大部分企业供应链缺乏韧性,约四分之一的企业可能因原材料库比较少而无法保证生产的稳定。供应链、产业链运转不畅对中小企业复工和未来运营都影响深远。

如何应对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运营带来的挑战不仅事关中小企业生存,而且关系到整体经济运转和社会稳定,为此,我国迅速反应,国家和地方及时推出了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复工复产和社保支持、降低成本和优化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要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疫情带来的难关,还需要政府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多重挑战,中小企业要渡过此次难关,政府帮助非常重要。不仅中国对中小企业施以援手,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经济救助计划,对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支持。然而,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大量政策,企业了解不多,获得感不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对企业调研结果发现,仅有8.6%的企业人士表示对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支持举措“非常了解”,另有34.3%表示“比较了解”,两项合计为42.9%。有20%的企业人士表示“完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分别有38%和49%的人表示大体了解。这说明扶持政策大部分还未落实到企业。

这就需要切实针对中小企业难题,缓解其痛点。调查显示,员工工资、贷款偿还、租金支出等是企业运营最主要的成本压力。从当前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除了免征、减征社保是直接能够部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外,大部分政策都是倡导性和间接的,对降低企业成本影响不大或者较为缓慢,导致企业的获得感不强。目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等国都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而且保留员工的企业直接进行工资补贴,覆盖企业员工工资的75%-80%,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对企业直接补贴员工工资的方式,直接快速的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信心。

>;">

4月17日,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办事处招商中心主任林志新(右二)在厦门市一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向企业负责人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连日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为辖区内近1200家重点企业和项目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首席服务官”,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xinhua

与此同时,应加快推动政策落实。目前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更看重政策出台,而较少关注政策落实,且大量政策多是原则性的、方向性的,使得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政策落实,提高政策执行力,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此外,面对疫情冲击,中小企业需要强身健体并尽快调整以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一是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守住主业,深挖潜力,精简业务,控制成本,坚决杜绝盲目扩张,确保公司流动资金能够维持企业“过冬”。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尽快适应市场变化,实施“企业+互联网”行动,将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环节迅速调整为线上模式,并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比如,疫情期间眉州东坡在餐饮业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通过菜篮子小程序和与北京物美超市合作开办新型线下门店等模式创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损失。三是顺应消费者习惯的改变,积极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创意,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产品。四是增强企业信用建设。当企业遭遇困境时,企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供应链的稳固和消费者的信任,中小企业应该以疫情的突发冲击为契机,注重信用建设,不断累积和提高企业信用资质。

本文作者张培丽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邮箱 :minyingqiyeruc@126.com
电话 / 传真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