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正文
【前线】黄泰岩:推动共同富裕要心中有“数”
日期:2022-07-19
 


推动共同富裕要心中有“数”

黄泰岩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致力“先富”,到谋求“共富”,再到2022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将“共同富裕”列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探求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行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更有利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谈到过两级分化带来的弊端:一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严重束缚,二是经济危机带给社会的严重破坏。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中国如果出现两级分化,那么中国的改革就算失败了。从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两次经济大萧条发生时,都恰逢美国的基尼系数达到那个时期的峰值。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期,而同一时期的基尼系数,也恰恰处于那个阶段的最低点。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异过大会带来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而分配不公、两级分化等,无论是从我们党的政党性质,还是从国家发展的长治久安来看,都是要极力避免、坚决消除的。这也是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深层次原因。

共同富裕的重点目标是再增加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学研究共同富裕要做到心中有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中被表述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一方面,世界银行规定的中等收入标准为“年收入2.5万元至25万元人民币”,即月收入在0.2万元至2万元的人群。另一方面,在中国现行的中等收入标准中,最低月收入与国际保持了一致即0.2万元,但将最高月收入调整为0.5万元,这相当于世界标准的四分之一。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纲要》将2035年的远景目标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说“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而2021年我国的人均GDP为1.25万美元,因此“达到2.5万美元”就意味着翻了一番。中国目前的中等收入群体是4亿多,翻一番就是8亿多。换言之,在假定中国人口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在未来13年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是如何使我们的中等收入群体增加4亿多人。

共同富裕的主要着力点是数量庞大的低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要了解中国国情,抓住重点、精准施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是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而不是把更多的富人拉到中等收入群体。北京师范大学的收入分配研究团队,根据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调查数据,做了一份关于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分布图。在这幅图中,低收入群体人均月收入小于0.1万元的人口数量为5.5亿,人均月收入在0.1万元至0.2万元的人口数量为4.2亿,两个加在一起就是9.7亿。这说明在14亿多人口中,有9.7亿为低收入群体。另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以上的富裕阶层不过70万人。这意味着拉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并不会使共同富裕得到“显著扩大”。因此,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才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进中等收入行列”,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初心。

(作者信息: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邮箱 :minyingqiyeruc@126.com
电话 / 传真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