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正文
【经济学家】黄泰岩: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
日期:2022-02-01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

黄泰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概括为“十个明确”,其中把经济思想集中明确为:“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中,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实践化,因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体现在: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继承和创新。生产力是否发展是检验生产关系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因而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就一定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的高速增长奇迹和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等发展成就,都充分验证了我国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国开辟的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合理性,因而增强了我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也是我国对经济学发展创新的理论贡献,从而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因此,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就必须要对已经被我国实践证明具有巨大优越性的生产关系始终加以坚持。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特别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创造不动摇;在发展阶段上,必须坚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不动摇,特别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贯彻创新发展,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不动摇贯彻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动摇贯彻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贯彻开放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动摇贯彻共享发展;在发展格局上,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制度和体制机制上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在高质量发展上,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氛围;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必须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而需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这就使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从而要求必须依据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因此,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就需要对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适时深化改革,使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在基本经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放管服”改革,使市场更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在发展阶段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确定得更加精准,道路更加明确;在发展理念上,通过科技、教育、人才等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创新发展,通过打破城乡分割和区域壁垒推进协调发展,通过深化绩效评价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开放发展,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共享发展;在发展格局上,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通过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在高质量发展上,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就需要把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经济规律中,生产力是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生产力的内涵会不断发展变化。在农业社会,土地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传统工业社会,资本成为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将会成为占领经济制高点的关键要素。

因此,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就需要依据我国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强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从而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解决科技的“卡脖子”难题,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发展的优势理论;在发展阶段上,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把数据纳入生产力要素体系中,并提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海量数据的独特优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要素理论;在发展理念上,把创新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改善生态环境看作就是发展生产力,把保护生态环境看作就是保护生产力,把人才看作是第一资源,从而把新发展理念纳入生产力发展的范畴,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发展格局上,适应新时代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在高质量发展上,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丰富和发展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论内涵;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把实现经济安全上升到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学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就要求把安全放在发展同等的位置上,提升到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上,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理论。

综上所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就可以概括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特征新要求,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根本途径,以党的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最大优势,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教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邮箱 :minyingqiyeruc@126.com
电话 / 传真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