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正文
【经济研究】黄泰岩: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运用
日期:2023-06-27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只有把握好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于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才能开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内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就是马克思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经典表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成为马克思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具体体现在经济学上,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 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这表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定盘星

对于马克思把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定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而且这个原理对于经济学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这不仅对于理论,而且对于实践都是最革命的结论”。因此,恩格斯把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称为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并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在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文献中列宁也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重建了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1. 马克思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从而把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看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认为任何一个经济社会形态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成熟到转向更高形态的过程,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 马克思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指出,相对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先进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表明马克思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科学认识资本主义随着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成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枯,这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成为落后的需要被替代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揭示,没有任何私人利益的偏见,而是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自然规律和必然趋势

3. 马克思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明确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将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展,因而要求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通过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新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强大的生产力基础,另一方面彰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以往任何生产关系都无法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经济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决定了经济学揭示的客观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经济学要回答时代之问马克思认为: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因此,马克思经济学致力于揭示特定时代的经济运动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 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个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用于生产一般和交换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规律。”因此,在不同社会或者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殊规律,揭示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就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不同时代任务和特征

2. 经济学要扎根时代大地马克思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就在于她深深地植根于特定时代的肥沃土壤,从现实的典型事实中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成熟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马克思在英国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在理论阐述中大量运用英国的例证但是,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因为政治经济学在德国缺乏生长的土壤”。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成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3. 经济学要在揭示时代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一般规律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经济学既要揭示特定时代的特殊规律,也要在揭示每一个时代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适用于一切社会或多个社会的一般规律这就意味着,揭示特殊规律,并不是否认一般规律,而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一般规律,因为一般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揭示一般规律的目的,是将一般规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揭示新的特殊规律,离开了特殊,一般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经济学研究假定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人格化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学的研究假定一定是特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人,这里的人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人格化因此,经济学研究必然带有鲜明的立场,在阶级社会表现阶级立场

1. 经济学研究的人是特定生产关系中的人马克思认为,经济学研究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因而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这就意味着,经济学脱离开特定的生产关系研究人不可能深刻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人是作为整个阶级的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经济学研究的人具体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 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马克思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无产阶级立场上,以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为研究假定,揭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利益对立的根本原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圣经”。

3.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无产阶级是整体与个人的统一马克思在强调无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同时,没有否认无产阶级个人利益的存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恰恰是在尊重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有制关系上要求: 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当然这不是重建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而是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在按劳分配关系上,承认每个人体力智力不同带来的收入分配上的差别发展条件上,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发展目的上,要求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不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会有所不同

1. 马克思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因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所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已经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尖锐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关系,因而只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马克思从来没有脱离开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只有联系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发展水平研究生产关系,才能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尖锐矛盾,才能真正理解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枯的集中表现,才能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替代的必然趋势所以,资本论中,有大量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如市场经济理论分工理论循环理论创新理论等等,甚至马克思( 1848 ) 恐怕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把技术创新看作为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推动力”。

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会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的转化而发生变化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关系时,就联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研究生产关系,揭示生产关系的变动规律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转化为生产力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既要研究生产力,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生产力,也要研究生产关系,即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因此,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时俱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已经包含了西方经济学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成分,这也是我们大胆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科学成分的理论依据所在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研究方法是逻辑方法历史方法和实证方法的统一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进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逻辑方法历史方法和实证方法的统一

1.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逻辑分析的过程要反映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具有一致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就是反映了商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以及转化为资本的客观历史过程所以,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因此,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不能建立在脱离历史发展事实的随意假设上,而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达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2. 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统一运用历史方法,就需要在占有大量历史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用经验逻辑和数理逻辑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历史的方法同时也是实证的方法,这就要求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数理逻辑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但是,马克思虽然强调数学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只是讲数学使一种科学更加完善,而不是讲数学使一种科学成为科学所以,经济学的数理逻辑必须遵循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全面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不断推进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创新

()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创立了新发展阶段理论

新发展阶段的提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上的科学运用,因为它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作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量的变化引起的部分质变,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性质因此,新发展阶段理论,在理论逻辑上,把社会主义初阶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新发展优势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历史逻辑上,把新发展阶段看作在完成了从站起来向富起来伟大历史飞跃基础上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历史进程,是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过程; 在实践逻辑上,把新发展阶段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新变化的必然反映

()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创立了新发展理念理论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发展理念调整上的科学运用,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成动态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发展阶段的变化,必然带来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改变,从而要求发展理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因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理论逻辑上,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我国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做出的系统完整的调整,引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历史逻辑上,是生产力发展必须经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演进过程,生产力的量变达到一定高度,必然要求生产力质的快速提升,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在实践逻辑上,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创新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国家安全存在隐患等主要问题而提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创立了新发展格局理论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发展格局构建上的科学运用,是遵循以内因变化为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必然结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理论逻辑上,是适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世界经济出现逆经济全球化,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展进行遏制等大变局而做出的符合生产力发展逻辑的适时调整,是我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在历史逻辑上,是人口大国建设经济强国的一般规律,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国家,大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中经济体大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实践逻辑上,是我国已经形成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可以依靠国内大循环为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然选择,而世界经济发展中逆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的选择

()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创立了新发展优势理论

新发展优势的提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发展优势转换上的科学运用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支撑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如低成本优势后发优势等逐步减弱或消失,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充分发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因此,认识和发挥新发展优势,在理论逻辑上,就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创造出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优势广阔应用场景优势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优势,以及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的生产关系优势; 在历史逻辑上,依据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步减弱或丧失,是一国经济发展达到中高收入经济体阶段的必然趋势,及时转换支撑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是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道; 在实践逻辑上,我国已经出现了人口红利下降,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快速上升,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遏制,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发挥新的比较优势,确立新的立足点和发力点,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运用

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特征和要求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等做出了系统性的科学回答,先后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从而不断解析中国经济发展之道

()解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道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当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超越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传统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时,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当科学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实行改革开放,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机制时,我国生产力就实现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使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就是因为,一是在生产力方面,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通过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与国内充裕的低成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发展生产力二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把判断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归结为是否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构建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释放制度红利; 通过加快对外开放,特别是制度开放促进国内改革,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三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方面,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在不同时期发生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传统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传统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成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从而要求改革总揽全局,发展作为改革的目的置于改革的框架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发展生产力就成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发展就成为第一要务,改革就作为发展的动力置于发展的框架之中

()解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标志着我国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国之所以能够使科技创新大踏步跟上时代,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形成了两个轮子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即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在这两个轮子中,科技创新是核心。“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因而我国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集聚国内外研发资源,注重提高研发效率,使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 年的第34 位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第12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因而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全面推进科技教育人事分配产权等系列制度体制创新,既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大大解放和激发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在实践中探索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组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制度红利

()解析中国式现代化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解析中国式现代化之道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需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是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雄厚的内需支撑扩大内需的核心是扩大消费,消费的持续增长需要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的富裕属于生产力范畴,需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共同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需要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分配好财富,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进而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扩大消费实践中的科学运用,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有效供给支撑这就要求,一方面推进生产力要素结构的变革,在劳动土地资本管理技术数据等生产力要素结构中,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实现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加速优化升级,解决市场供需错配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优势和广阔应用场景优势,开辟数字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另一方面生产力要素结构的变革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以促进生产力要素结构的加快变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等制度优势

根据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只要遵循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侧同时发力,并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发力点,就一定能够克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邮箱 :minyingqiyeruc@126.com
电话 / 传真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